CN1150361A -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61A
CN1150361A CN96109297.1A CN96109297A CN1150361A CN 1150361 A CN1150361 A CN 1150361A CN 96109297 A CN96109297 A CN 96109297A CN 1150361 A CN1150361 A CN 1150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connect
variable
assessment
fail sa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92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07C (zh
Inventor
W·阿诺德
J·赫伦杜因
R·塞辛
C·托马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fy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50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64Distributing or queueing
    • H04Q3/66Traffic distributors
    • H04Q3/665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8Learning-based routing,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评估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对两个可能线路就其效率、其时间特性及其安全性方面用模糊逻辑作出判断。由此产生中间变量,借助一主规则集处理这些中间变量,为当时的线路导出一加权因子,一可确定通信连接最短路径的路由方法,进一步利用此加权因子确定相应的连接。尤其有利的是,本发明可在一多节点网络中予以实现。

Description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目前遍及全球使用的通信网络的扩建工作在迅速进行。这里可以把互连网络(Internet)作为示例。在这些通信网络中,通信者可在不同的通信路径上经不同的中继站连接在一起。这些通信网络是高度复杂的系统,例如这些系统包括数千个部件。因此网络的路由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路由功能选择由一部件到另一部件的每个连接,信息应经这些部件得到传递。在通信网络的ISO-OSI参考模型中,在发送节点与预定节点之间选择最佳通信连接是第三层的主要功能之一。为用户寻找尽可能好的通信连接的问题,在任何一个通信网络中都会出现,该网络不可能使发送器直接与接收器通过一唯一的通信连接进行通信,而是必须接通许多通信中间路径。因此在网络中,路由问题对这种多节点网络是一个原型的组合的优化问题。
如果在两通信者之间可能有若干不同的通信路径,而经多个中继站建立一个通信连接时,那么人们常常称为路由。网络避免不必要加重网络的负荷,在两个通信者之间应力图实现尽可能短的路径。这种最短路径的路由策略例如建立在有关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的基础上。例如根据尺寸数字、根据所考虑的从图形理论着眼的网络,为网络中的每个连接分配一长度或一权。然而采用一种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可以计算出由网络中一给定的源节点到任何另一节点的通信路径。
为了用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数据分组的交换,于传输之前,在网络中的接收器与发送器之向必须确定一路径或一组可供路由算法进行选择的路径。例如在每个通信节点中存储若干路由表,它能为到达的通信分组给出正确的输出端,输往通信中间路段上。
为了在沿通信路径的各个通信节点中建立准确的路由表,有多种不同的路由策略。找到一路径的最简单的策略之一在于提供一个固定的路由。在此情况下,通信连接是不可变通的,而且通信连接总保持通过相同的通信中间路段。
另一策略在于向所有其它网络节点播送每个数据分组。例如当网络中出现拓扑结构变化时采取这种措施是必要的。这种拓扑变化例如可能是故障或变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播送用于告知所有通信用户这些拓扑变化。播送的一种派生方式是通过网络的泛流(Fluten)。此时源节点向其所有相邻节点发送数据分组,而这些节点重新向其另外的相邻节点发送数据分组,但向它们发送信息的那个节点除外。
与固定路由相反的方式为适配路由。其含义是,网络或通信连接对网络中涉及网络的拓扑结构或网络的负荷的动态变化可作出灵活反应。其中,一局域路由策略利用局域可达的信息,比如所有向外连接的排队等候的长度。把这些策略加以实现的方法也称为隔离路由算法。也已公知的是,以环球和局域路由策略混合型为内容的分布路由策略。然而已知的方法需要所有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网上的负荷和通信连接费用的信息。当例如使用一个集中路由时,网络中各个通信节点的状态由一个路由控制中心所监控,比如相邻节点的清单、排队等候的实际长度、瞬时存在的拓扑结构、自最新报告以来的各线路连接的通信数据等等。由此中央路由控制中心可建立新的路由表,并向所有其它站台分发。多路径路由展示了路由策略的另一种可能性。当其中有可能多于一个最佳通信路径时,那么通信负荷就可分配在这些可能的路径上。例如也有可能采用不同负荷出现的几率对这些可能的路径予以加权处理。应用多路径路由可以例如减少分配数据分组通过网络时的延迟时间。寻找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的判据也称为路由度规。
另一种可能性是分布适配路由。此处网络中的各节点例如必须完成下列任务:
—收集和测量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因为依据不同的网络结构由不同的判据,这些判据能影响路由的判定。
—与其它通信节点交换所收集的信息,通常这种交换经网络中的泛流来实现。
—根据拓扑信息计算至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该计算展示了一种已很好地解决了的已知问题。
然而,已知所有确定最短路径路由策略的共同点是,它们仅使用一个网络参数用于产生路由信息。其中,不同的路由方法使用不同的参数,比如传输延迟、中继站的数量等等。然而,路由判定仅仅借助这个参数来完成,所有网络通信只借助该唯一参数例如延迟时间予以优化;对于网络经营者来说,其它的重要判据例如连接费用未被考虑。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通信装置和一种改进的方法,用以评估一多节点网络中两个通信者间至少两个多段的通信连接。
对于本发明的方法,该任务是根据以下的特征部分予以解决的: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至少两个多段的通信连接的方法,具有下列特征:
a)为评估一通信连接规定至少两个评估类别;
b)对当时的通信连接所规定的各评估类别取得至少各一个测量值,该值就当时的评估类别描述该通信连接;
c)为当时通信连接确定一评估量,通过对有关各测量值以满足程度的形式至少就当时评估类别的满足情况作出评估,并把所有满足程度重要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就中心评估类别方面具有较高满足程度的通信连接得到最佳评估量。
对于通信装置,该任务是根据以下的特征部分予以解决的:实施上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在该装置中,通信节点和通信节点间的通信分段是如此安置的,使两通信者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连接相互接通。
本发明方法的一特殊优点在于,借此可首次能把许多描述通信连接的各个方面的量度参数在评估通信连接时予以考虑。尤其有利的是,在使用本发明方法时可以选择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安全性和效率这些评估类别,因为借此可以综合描述和评估当时的特性连接。
有利的是,在求得测量参数时,也就是在求得路由量度的各个评估类别时掌握许多个测量值,因为借此可以对当时的网络状态做出可靠的判断。这样也就有可能对各个测量值进行加权和相互权衡。
特别有利的是,本发明方法用模糊逻辑来实施,因为已知这种逻辑特别便于使用,并适于处理许多等价的测量值。其中有利的是,对各个评估类别只处理唯一的一个模糊规则集。
特别有利的是,用本发明方法把在第一步中借助唯一的一个模糊规则集处理过的多个测量值再作为一个语言变量表示,这样就能为每个评估类别找到一个语言变量,随后该变量结合另一个模糊规则集,即主规则集为当时要评估的特性逻辑的权作出贡献。
为了能够对通信连接作出接近实际的判定,有利的是,为用费和传输容量、传输时间和用费、延迟时间和延迟时间变化以及连接安全性和包的安全性建立模糊规则集。
有利的是,用本发明方法在对主规则集的第二处理级中对模糊规则进行处理,这些模糊规则把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与安全性结合在一起并把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与效率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通信连接的效率与连接的安全性结合在一起。经采用这些结合保证对当时的连接作出接近时间的评估。
有利的是,本发明方法用于评估可能实现的通信连接并且选出那些具有最佳评估值,即权的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对通信用户最有利。
有利的是,本发明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允许在两个通信用户之间经多个中继站建立环形连接,因为这样可以减小网络负荷并为通信用户降低使用费用。
有利的是,本发明方法能用于通信网的各节点,因为这样总能保证有某些余量且实际上总能提供正确的网络数据。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本发明方法的一方框作为示例,
图2示出模糊评估系统示意图,
图3给出语言变量容量关系函数的一示例,
图4给出语言变量效率关系函数的一示例,
图5给出语言变量权的一示例,
图6给出测量两通信节点之间延迟时间的一示例。
图1作为示例示出一多节点网络中多个部件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例如在各节点的一组件TOP中求出网络的拓扑结构。例如该结构可通过测量不同节点之间的各连接长度来实现。例如各节点的延迟时间也可以与进入该节点的连接一起求得。例如随后这些数据借助一种泛流方法FLOO通知所有其它节点。在另一组件中借助理论算法Sho求出最佳的节点。本发明方法也在需要改进拓扑参数的测量、求解、和处理之处使用。在上面有关之处也称为路由量度。例如用一个模糊系统Fuzz可以容易地把远大于一个或两个的参数结合在一起作出对通信连接的综合评估。然后该连接评估可以用作最短路径计算的输入量。此处在图1中把该计算用Sho表示。例如在每个网络节点应建立起这种类型的路由方法。例如每个节点为本发明模糊系统求出进入该节点的连接的输入参数。在此需要说明对于实施本发明模糊逻辑好象是最适合的,然而也可应用其它方法,用这些方法能够对多个量的权进行处理。这里仅把模糊逻辑作为示例性求解方法提出,以便形象化说明本发明所考虑的问题。例如一旦某一输入参数出现明显变化时就要实施本发明方法。例如在图1示意的组件TOP中求得该改变并随后转送给评估组件Fuzz。如果新连接参数的该种评估比如导致至少连接之一评估的某一变化,那么例如
—连接的现实化的评估向量就通过泛流分布到整个网上。
—借助最短路径算法例如SPF算法使路由表现实化。
下面给出评估连接的几个输入参数,然而在本发明方法中这些连接并未全部实现。例如首先在网络中路由面上提供的所有信息可用于选择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输入量。其中下列参数好象特别适宜:
—把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长度作为物理距离。因为不但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而且含有传输介质(例如铜电缆、光纤电缆、无线电连接)的特性,对信号由一节点到达下一节点所需要的时间有一定影响,所以选择数据分组的传输时间作为本发明方法的一输入参数好象是适宜的。
—如果,例如以一数据克—取向的(Datagramm-Orientiert)网络为出发点,那么就可以象使用两个节点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一样,使用整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时间。其中传输时间也就是指这样的时间而言,即从在介质上开始传输(即数据分组的第一个比特被输进网)至数据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下一节点所用的时间。只要某一连接存在,该连接的传输时间就是一个恒定值。
—另一个可以作为时间测量的输入量是延迟时间,即一个数据分组在其路径中由一个节点到达下一节点所经过的时间。例如在此测量的时间是,从向一临近节点发送一数据分组的时刻开始,至返回的收据到达为止所经的时间,该收据是相邻节点向回发送的。其中给数据分组一个具有输出时刻的时间印记,该印记标在收据中送回发送节点。借此实现仅有发送节点的时钟参与测量。其中,发送时间的恒定部分是例如传输时间。其中,主要包括处理协议及排队等候所需时间。此处,例如负荷状况也间接进入对连接的评估,如图6所示。该图示出了延迟时间与传输时间的差别。图中t0表示发送器Sen发送一数据分组的时刻。t1表示被发送的数据分组在接受器Em处排入输入等候队列的时刻。t2表示向回发送收据的时刻。t3表示发送器收到收据并可以与内部时钟进行时间印记的比较。因此图6中计算的传输时间是t1-t0。发送器Sen和接受器Em也就是例如多节点通信网络内的两个节点。
—因为延迟时间是最主要的参数之一,所以也测量延迟时间的变化并选作本发明评估系统的输入量。考虑延迟时间变化的出发点在于,在一连接上出现瞬时上升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于下一个瞬间会有较长的延迟时间并因此须降低对这个连接的估价。
—因为,例如计算机网的负荷随着白日各时间段起伏,看来把这种负荷起伏情况也引入对连接的评估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如果为测量测量参数选择较短的时间间隔,那么也可以掌握随白日的各时间段变化的起伏,从而可以放弃对白日时间参数的考虑。
—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发展,例如ATM  (异步传输模式)网及其应用,如多媒体和宽带业务,通信类型(数据、语言、视频图像等等)也可能一起进入路由的判定。然而这意味着需要为通信的每种类型计算一专用路由表,这意味着占用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长的计算时间。
—此外,也可以一起考虑线路的容量,因为在长的和还在增加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连接的带宽已经得到充分的利用。
—信息长度,例如属于某一信息的数据分组的数量,如果该长度在传输开始时是已知的同样可予以利用。它可以例如用于预计要预期的负荷情况。
—HOP数量,上面也表示为连接线段上的中继站数,同样可能一起用于路由判定,然而这种判定只有当不出现分布路由时才具有意义。
—此外,路由信息的新旧程度用作评估系统的输入值。
—如果,例如把利用连接的费用引入对连接的评估,那么可让费用较低的连接比价格较高的连接的通信优先接通。然而对此需考虑廉价的连接可能出现过载。
—连接的安全性是另一参数。对此例如以连接不中断几率的形式求出抗中断安全性或一连接的可借使用的信任度。
—同样,通信网中相邻节点的抗中断安全性也可以告知当时的通信网。于是,例如在作出路由判断时可选择那些已知比其它更稳定的相邻节点。
一数据分组的丢失几率可表示另一参数。该参数描述基于过载情况一个数据分组丢失的几率。
有利的是,在本发明方法中,把已给出的参数综合成三个评估类别。它们在本发明方法中例如用作一两级模糊系统的输入变量,该系统可求出加权连接长度。有利的是构成以下三个组:
1)“容量”、“费用”和“传输时间”例如综合成效率准则组。
2)“延迟时间”和“延迟时间变化”例如综合成连接的时间特性准则。
3)“连接的安全性”、“相邻节点的抗中断安全性”和“数据分组丢失几率”三个量例如综合成安全性准则组。对此,本发明方法是如此设计的,即其工作原理不必以某一特定的计算网络为基础。
图2给出本发明通信连接评估系统的一个示例。这里是示意性示出的。其中矩形方框表示语言变量,圆形框表示规则基阵和三角形框表示所谓的能完成运算工作的处理器单元。有利的是,本发明方法设计成两级系统。例如在第一级把输入变量分成上述三个组。容量用Kap,用费用Kos和传输时间用t-Ub表示。延迟时间的变化用dtV和延迟时间本身用tV表示。在安全性准则中,连接的安全性用VSAF,节点安全性用NSAF和包的安全性用PSAF表示。随后有利地为这三个组建立三个规则基阵,这些基阵确定相应的中间变量,即表示连接的效率,连接的时间特性和连接的安全性的语言变量。在一个两级方法中,这些语言变量表示的是中间变量。但也可以想象,这些变量直接经算术方法计算,以便确定相应线路的权。其中各个模糊规则集表示如下。效率规则用L-R表示,时间规则用V-R和安全性规则用S-R表示。由此而产生的效率的中间变量用POW表示,时间中间变量用t和安全性中间变量用SAF表示。然后把这些语言中间变量输往一个第二级主规则H-R,经该级借助模糊逻辑算出当时线路的权。例如该权表示取自区间[0,1]的一评估数。其中一个接近1的数意味着例如一个很好的评估和与其相对应一个接近0的数意味着一个很坏的评估。该权可以直接用作算法sho的输入值,该算法借助权WEIG计算出最短的连接。
这个权例如经处理器PRO1在评估系统的一个输出端以g-L形式提供使用。在另一输出端经处理器PRO2把当时连接的边缘权以权的倒数形式Kan提供使用。对此本发明方法的两级类型具有下列优点:
1.中间变量例如可以作为输入量直接输入一个在模糊规则基阵上工作的路由算法。
2.借此对规则基阵的设计可更易理解。很容易想象有8个输入量的规则基阵是很难一目了然的。借助输入变量的分组可以更加系统的提出规则基阵的设计。
图3至图5给出了各语言变量的示例,例如把区间[0,1]以论域的形式作为所有变量的基础。例如测量值在输入模糊系统之前先参照此区间归一化。对此唯一的例外情况是变量“延迟时间的变化”。
图3给出语言变量的容量关系函数的示例。为了对容量进行判断,优先选用5个模糊群量:
“VL”很低、“LOW”低、“MED”中等、“HIGH”高和“VH”很高,例如LOW、MED和HIGH具有例如三角形关系函数以及VL和VH具有半三角形函数。就此图3示出例如变量“容量”的图解。最好变量“连接费用”也与变量“容量”有相同结构,以及变量“连接的传输时间”也是如此。尤其是区间[-1,1]以论域的形式作为变量“延迟时间的变化”的基础。有利的是随后在评估时,可对延迟时间变化的符号一起予以考虑。为此,给模糊群量命名时相应地加上“NM”负中等,“N”负,“ZERO”,“P”正和“PM”正中等。下面考虑的其它变量有利地也具有与语言变量容量相同的结构:
—延迟时间
—连接的安全性
—节点安全性
—分组的安全性
这里介绍的语言变量的关系函数仅作为示例。想进一步掌握本发明的专业人员,由于技术的原因可以具体规定其它关系函数,这些函数不呈三角形而是可以具有任何其它曲线形状。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技术的原因为了评估设置多个模糊群量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4给出语言变量“效率”关系函数的一个示例。在此需要注意“效率”是借助效率规则通过对输入量的评估计算的。例如效率变量像输入变量一样由5个模糊群量组成。效率主要表示连接的价格效率比。为了用例如“最大-点-重心”(max-dot-centroid)-方法在消模糊化(Defuzzifizierung)之后也达到边界值0或1,为所有模糊群量选择三角形函数作为关系函数。例如这里把区间[-0.25,1.25]作为论域的基础。变量“时间”例如像变量“效率”的构成一样。它表示被考察的连接上的时间条件。其中群量VL表示一很差的时间特性,也就是一很长的延迟时间。与此相似变量“时间”的其它模糊群量对应于较良好的时间特性。其中变量“安全性”最好与变量“时间”的构成相同。应该再一次指出,所述的这些变量涉及的是中间变量,这些变量已经由输入量的模糊逻辑评估所导出。优先求出这些中间变量是为了能较简便的构成各评估变量的规则集。此处优先利用的是经主模糊规则集H-R仅需评估3个输入量,而在评估所有输入量时就必须借助模糊规则把8个输入量相互结合在一起。
图5示出输出变量权的关系函数的一个示例。这个变量最好由7个模糊群量:“VVL”,“VL”…“VH”,“VVH”组成。这些量例如分布在区间[-0.15,1.15]内。这里把关系函数设置为例如三角形的以及为VL和VH设置成梯形的。借此赋予边界值较重要的意义。其优点是模糊评估系统对很好或很差的评估可明确地做出最后判定,而在中间范围内可以得到分级很细的结果。
已如上述,为了处理语言变量必须设置规则基阵。这里由于两级处理过程例如设置4个规则基阵。其中,在这4个规则基阵中建立的规则展示了除语言变量之外本发明方法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把模糊化的输入量与中间变量及最终连接的权结合在一起。现给出各规则基阵的一概貌作为对输入量相应处理的一示例。对规则的阐述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内是一富有启迪性和具有独特性的过程,因为根据各设计者提出的目标这些规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形式。该情况的结果是,根据要控制的系统或要评估的网络在特定情况下专业人员可设置不同的模糊评估规则。对此专业人员尤其是例如把不同的量结合在一起或者也可以根据他的要求设置或多或少的模糊规则集。在图2的效率规则L-R的规则基阵中包含有把连接的效率参数结合在要求的规则。其中变量“效率”表示一连接的价格-效率比。这样比如对具有低费用但在此确有大容量和短传输时间的一连接被评估为很好,而具有相同的效率数据,但具有高费用的连接至多可以被认为好,但不能认为很好。最好规则基阵L-R主要由两个各25条规则的组所构成。在第一组中比如在矩阵中借助“与”逻辑把变量容量Kap和费用Kos结合在一起。这些在表1中示出。表中用箭头和术语“与”表示逻辑连接。由此规则基阵就可以通过对各因子的“与”—逻辑导出25个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在前题第一列及第二行中给出借助“与”—算子结合在一起的项。前题项的行与列的交点处是输出项。在第二组中,传输时间与费用变量相互结合在一起。它们用Kos和t-Ub表示。
                            表2
Figure A9610929700141
容量及传输时间例如不进行相互比较,因为首先与其它两个变量相比,赋予费用较高的评估值,其次在求价格—效率比时不考虑费用是不太合理的,而这种求值应在容量与传输时间结合在一起之前进行。例如为了获得明晰的和容易理解的规则基阵,最好放弃在前题中把两个以上的变量结合在一起的规则。
在延迟规则(图2中用V-R表示)的规则基阵中,语言变量延迟时间tV和延迟时间的变化dtV结合成中间变量时间(在图2中用t表示)。与上面相同,它由25条规则组成,这些规则借助“与”算子把一输入量的各项与另一输入量的各项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个规则基阵与其它3个规则基阵不同,它是两维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表示在表3中。
                          表3
Figure A9610929700151
安全性规则(在图2中用S-R表示)的规则基阵比其它两个规则基阵的规模大的多。它最好由6组规则组成。其中前3组由以下形式的简单规则组成:
如果变量-a=项-1,那么变量-b=项-2。
其中,对变量-a在各组中可分别代入用VSAF表示的“连接安全性”、用NSAF表示的“节点安全性”和用PSAF表示的“包安全性”。变量-b总表示“安全性”。通过这些总共15个规则产生一个线性控制器的规则面。这些规则集表示在表4a、b和c中。
               表4a)
连接安全性 安全性
VL VL
LOW VL
MED MED
HIGH HIGH
VH VH
b)
节点安全性 安全性
VL VL
LOW VL
MED MED
HIGH HIGH
VH VH
c)
分组安全性 安全性
VL VL
LOW VL
MED VH
HIGH HIGH
VH MED
在其余3个规则组中主要是输入变量的两个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同样是借助一个“与”算子进行的。但是,其中尤其是规则矩阵中的所有可能性不是全部被覆盖,只有在边缘,即在两个被考虑的变量之一取极值的区域内来说明一些规则。据此,规则面在边缘区域变得较陡而在中心区域保持接近线性。这种情况表示在表5中,其中,用VS表示连接的安全性以及用KS表示节点的安全性。
                          表5
Figure A9610929700161
其它两个用于连接安全性与数据分组安全性及节点安全性与数据分组安全性的规则组,其构成最好相似。
最后,主规则(在图2中用H-R表示)示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则基阵。它们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里中间变量要与临时输出量权WEIG结合。其中需注意,中间变量由5个项,“VL”,  …“VH”构成,但为了提高准确性,语言变量权由7个项“VVL”“VL”,…“VVH”组成。
与安全性规则S-R相似,主规则H-R也可以分成6个规则组。前3个组与安全性规则S-R的前3个组相似,主要由同样简单的规则组成。这里每个中间变量如效率、时间和安全性,在图2中用POW、t和SAF表示,被直接投射到图2中用WEIG表示的目标量权上。
因为对于路由判定赋予了变量时间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3个组中利用了把权列入规则的这种可能性。例如把变量时间投射到变量权的规则以150%加权,而其它两个简单的规则组只用50%加权。在此相应再次指出,中心涉及的只是示例,所以专业人员在对本发明不构成损害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其它加权或甚至不加权。这种情况表示在表6a至6c中。
                          表6a)
效率50%
VL VVL
LOW VL
MED MED
HIGH VH
VH VVH
b)
时间150%
VL VVL
LOW VL
MED MED
HIGH VH
VH VVH
c)
安全性
VL VVL
LOW VL
MED VL
HIGH VH
VH VVH
在其余3个规则组中,与安全性规则相似,中间变量的各两个可用“与”结合在一起,其中例如规则矩阵也只在边缘被占据。首先例如把安全性SAF与时间t结合在一起的规则表示在表7中。
                           表7
Figure A9610929700181
从把效率POW与时间t结合在一起的规则可以看出,与变量“时间”相比较赋予变量“效率”的重要性较低。就是说较差的效率评估不象较差的时间评估被看得那样严重。这种情况表示在表8中。
                          表8
Figure A9610929700182
同样,从把变量“效率”与变量“安全性”结合在一起的规则可以看出,连接的高安全性被认为比好的效率更重要。因为,如果分组的大部分都丢失了,一个再好的连接又有何用?这种情况或规则集表示在表9中。
                         表9
Figure A9610929700191
通过6个规则组的建立,在区间中心模糊评估系统的特性由先描述的3个规则组所决定,而通过后3个规则组往边缘方向规则面变得更陡。这就是说,在那里系统对中间变量的变化赋予更灵敏。

Claims (10)

1.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至少两个多段的通信连接的方法,具有下列特征:
a)为评估一通信连接规定至少两个评估类别;
b)对当时的通信连接所规定的各评估类别取得至少各一个测量值,该值就当时的评估类别描述该通信连接;
c)为当时通信连接确定一评估量,通过对有关各测量值以满足程度的形式至少就当时评估类别的满足情况作出评估,并把所有满足程度重要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就中心评估类别方面具有较高满足程度的通信连接得到最佳评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至少把当时通信连接的效率和/或当时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和/或当时通信连接的安全性各规定为评估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至少求得各要掌握的测量值为:
效率:    传输容量、传输费用、传输时间,
时间特性:两节点间的延迟时间、两节点间的延迟时间的时
          间变化,
安全性:  连接安全性、节点安全性、分组安全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借助模糊逻辑对测量值进行处理,其中把测量值作为语言变量来处理,其满足程度矩阵关系函数来确定,其中对每个评估类别至少应用一个模糊—规则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两次应用模糊逻辑来建立当时通信连接的评估量。其中借助模糊逻辑处理满足各评估类别的程度,其中这些评估类别被作为语言变量处理,这些语言变量借助至少一个主模糊规则集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之一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至少每次应用若干规则集,这些集把下列变量相互结合在一起:
—通信连接的费用与其传输容量,
—传输时间与通信连接的费用,
—两节点间的延迟时间与两节点间延迟时间的时间变化,
—通信连接的连接安全性与其包的安全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之一所述方法,在该方法中至少每次应用若干规则集作为主模糊规则集,这些规则集把下列变量相互结合在一起:
—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与其安全性,
—通信连接的时间特性与其效率,
—通信连接的效率与其安全性。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对可能的通信连接进行评估,并选出那样一条可能的通信连接用于建立一真正的连接,该连接具有最佳评估量。
9.实施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在该装置中,通信节点和通信节点间的通信分段是如此安置的,使两通信者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连接相互接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通信装置,在这种装置中,本方法可在任一通信节点实施。
CNB961092971A 1995-08-03 1996-08-02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498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528563A DE19528563C2 (de) 1995-08-03 1995-08-03 Verfahren zur Bewertung von mindestens zwei mehrteiligen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en zwischen zwei Kommunikationspartnern in einem Mehrknotennetzwerk
DE19528563.8 1995-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1A true CN1150361A (zh) 1997-05-21
CN1149807C CN1149807C (zh) 2004-05-12

Family

ID=776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9297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9807C (zh) 1995-08-03 1996-08-02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822301A (zh)
JP (1) JPH09121228A (zh)
CN (1) CN1149807C (zh)
DE (1) DE19528563C2 (zh)
FR (1) FR2737624B1 (zh)
GB (1) GB23039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4909C (zh) * 2004-06-15 2007-08-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具多方通话的便携式装置
CN1859049B (zh) * 2005-04-2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最优共享保护路径的方法
CN102904778A (zh) * 2012-10-26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可靠性提升方法、监控器及堆叠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17907D0 (en) 1996-08-28 1996-10-09 British Telecomm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078946A (en) * 1996-09-10 2000-06-20 First World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connection oriented networks
US6016307A (en) 1996-10-31 2000-01-18 Connect One, Inc. Multi-protocol telecommunications routing optimization
DE19733586C1 (de) * 1997-08-02 1999-02-11 Dirc Gmbh & Co Kg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6614765B1 (en) * 1997-10-07 2003-09-02 At&T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ally managing the routing of information over an integrated glob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3665460B2 (ja) * 1997-12-05 2005-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散自律協調型の応答時間チューニングによる経路選択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6002670A (en) * 1997-12-12 1999-12-14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and recovery techniques in IMA networks
US6601107B1 (en) * 1998-02-02 2003-07-2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broadcasting
US6233437B1 (en) 1998-06-19 2001-05-15 Wavetek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frequency hopping
DE19836162C2 (de) * 1998-06-19 2000-07-13 Wavetek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Funkmeßeinrichtung und Vorrichtung dafür
US6321264B1 (en) * 1998-08-28 2001-11-20 3Com Corporation Network-performance statistics using end-node computer systems
US6240463B1 (en) * 1998-11-24 2001-05-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outer plac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IP networks with performance guarantees
US6483808B1 (en) * 1999-04-28 2002-11-19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optimizing routing decisions over multiple parameters utilizing fuzzy logic
US6766309B1 (en) 1999-07-14 2004-07-20 Liang Che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 network application based on classifying types of communication links using fuzzy logic
US7174365B1 (en) * 2000-11-08 2007-02-06 Polycom Israe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ne or more 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as one multipoint control unit
CA2776323C (en) 1999-11-08 2015-05-19 Polycom Israel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ne or more 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as one multipoint control unit
US6721800B1 (en) * 2000-04-10 2004-04-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using weighted next hop option in routing table to include probability of routing a packet for providing equal cost multipath forwarding packets
US6757494B2 (en) * 2000-12-22 2004-06-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avelength routing in a photonic network
FI115361B (fi) * 2000-12-28 2005-04-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linkkiadaptaation suorittamiseksi
DE10214629A1 (de) * 2002-04-02 2003-10-16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Verfahren zum Organisieren der Topologie eines Netzwerkes mit einer Vielzahl von Stationen, die in Cluster gruppiert sind
WO2003105000A1 (en) * 2002-06-05 2003-12-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 wide area network
US7701926B2 (en) * 2002-06-14 2010-04-20 Polycom, Inc. Multipoint multimedia/audio conference using IP trunking
US7561526B2 (en) * 2002-12-17 2009-07-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route determination
US7299038B2 (en) * 2003-04-30 2007-11-20 Harris Corporation Predictive rout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fuzzy logic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GB0321342D0 (en) 2003-09-11 2003-10-15 British Telecomm Monitoring a network path
US20050065753A1 (en) * 2003-09-24 2005-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system health based on fuzzy metric data ranges and fuzzy rules
US7570581B2 (en) * 2004-09-23 2009-08-04 Motorola, Inc. Dynamic reduction of route reconvergence time
US20070002740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Scott Evans Biasing of network node prioritization to improve per-hop behavior based on performance necessary for a packet to meet end-to-end QoS goals
US7402971B2 (en) * 2006-02-02 2008-07-22 Robert Bosch Gmbh Movable partition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4883801B2 (ja) * 2007-08-14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DE102008016606A1 (de) * 2008-04-01 2009-10-15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Analyse der Ergonomie eines Produkts
WO2017143137A1 (en) * 2016-02-21 2017-08-24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router atta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2259A (ja) * 1988-11-24 1990-05-31 Toshiba Corp 経路決定方式
US4991204A (en) * 1988-12-05 1991-02-05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Adaptive routing control method
US4979862A (en) * 1988-12-23 1990-12-25 Ibm Automatic loading mechanism
JP2875598B2 (ja) * 1990-06-27 1999-03-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ク経路設定方式
WO1992016066A1 (en) * 1991-02-28 1992-09-17 Strata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ell messages using delay
US5233604A (en) * 1992-04-28 1993-08-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path selection in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s
DE4308512A1 (de) * 1993-03-17 1994-09-2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Routing von Verbindungen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US5802502A (en) * 1993-05-24 1998-09-01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ystem for selectiv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ased on transaction pricing signals
US5317566A (en) * 1993-08-18 1994-05-31 Ascom Timeplex Trading Ag Least cost route selection in distributed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5519836A (en) * 1994-03-25 1996-05-21 At&T Corp. Method of on-line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routing
US5509000A (en) * 1994-06-10 1996-04-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4909C (zh) * 2004-06-15 2007-08-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具多方通话的便携式装置
CN1859049B (zh) * 2005-04-2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最优共享保护路径的方法
CN102904778A (zh) * 2012-10-26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可靠性提升方法、监控器及堆叠系统
CN102904778B (zh) * 2012-10-26 2015-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可靠性提升方法、监控器及堆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121228A (ja) 1997-05-06
GB2303996B (en) 2000-03-22
GB2303996A (en) 1997-03-05
DE19528563C2 (de) 1997-11-06
FR2737624A1 (fr) 1997-02-07
FR2737624B1 (fr) 1998-02-06
US5822301A (en) 1998-10-13
DE19528563A1 (de) 1997-02-06
CN1149807C (zh) 2004-05-12
GB9616343D0 (en) 1996-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807C (zh) 用于评估在一多节点网络中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Ou et al. Power-law strength-degree correlation from resource-allocation dynamics on weighted networks
Li et al. Hostcast: A new overlay multicasting protocol
Jenkins et al. A gossip protocol for subgroup multicast
CN1992674B (zh) 一种基于多比特分割的多维分组分类方法
CN101013955B (zh) 用于业务量矩阵估计的快速模拟退火
CN100377554C (zh) 一种集群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2153153B (zh) 一种协调分布式的网内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1667961A (zh) 基于栅格服务的策略路由系统及动态策略生成方法
CN115242295B (zh) 一种卫星网络sdn多控制器部署方法及系统
CN112149967A (zh)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4422349A (zh)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架构部署方法
CN105743783A (zh) 基于bs-ts和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方法及其通达性路由机制
CN107135155B (zh) 一种基于节点社会关系的机会网络路由方法
Sun et al. Fuzzy controller based QoS routing algorithm with a multiclass scheme for MANET
CN109041065B (zh) 一种面向两跳多副本自组网的节点信任管理方法
CN108111991B (zh) 基于可伸缩视频流用户体验质量的d2d网络搭建方法
Nyirenda et al.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fuzzy logic based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Hajian et al. Increasing WSN lifetime by using learning automata for optimal route selection
CN113079102A (zh) 一种大象流多分级调度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US7944831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multidimensional link structure
KR101977527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sdn)의 멀티캐스트 그룹 공유 트리를 이용한 멀티캐스팅 방법 및 장치
Rashad et al. Load Balancing Technique Based on Network Segmentation and Adaptive Sleep Scheduling for 5G-IoT Networks
Liu et al. Low Voltag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Routing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Lee et al. An efficient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employing a symmetric 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7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Address before: Munich,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