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1760B -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1760B
CN101051760B CN2007100968597A CN200710096859A CN101051760B CN 101051760 B CN101051760 B CN 101051760B CN 2007100968597 A CN2007100968597 A CN 2007100968597A CN 200710096859 A CN200710096859 A CN 200710096859A CN 101051760 B CN101051760 B CN 101051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ttery
secondary cell
battery compon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68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1760A (zh
Inventor
木村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17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并且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出现二次电池的短路的电池组件,以及可以串联连接使用这种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组件包括二次电池;用于将二次电池的正极连接于设备的设备侧正极端子的正极端子;用于将二次电池的负极连接于设备的设备侧负极端子的负极端子;在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用于将通讯部连接于设备的设备侧通讯端子以传送通讯用信号的通讯端子;从设备接受用于驱动电池控制部的工作用电力的受电端子,其中,电池控制部通过经由受电端子接受的电力工作。

Description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特别是密闭型的二次电池,在超过正常量而被过充电、过放电或逆充电的情况下,会发生电解液的泄漏或者放出可燃性气体等现象,处于危险状态。为此,在内置有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中,通常设有电池控制部,用于监视电池的状态,控制作为通过打开充/放电电路从而停止充/放电的电流电路开关元件的电磁式连接器或半导体开关元件等,或将电池的状态传送给设备侧从而要求进行适当地充放电等处理。特别是对于过充电或过放电时危险性高的锂二次电池,大多数情况下都在电池组件中设置这种电池控制部。此电池控制部,具有和设备进行通讯的功能的情况下,一般搭载微电脑,但是,用于驱动此微电脑等元件的电源常由内置的二次电池供给(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083627号)。
而且,也通常通过此电池控制部与使用电池组件的设备进行通讯,将内置在电池组件中的二次电池的状态传送到设备一侧,基于其信息设备适当地使用电池组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41689号)。
另外,使用这种电池组件的设备多种多样,由于要求电池组件的输出电压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个别制作与设备所需的电压吻合的、内置二次电池的串联个数不同的电池组件。
然而,如上所述,如果对每个所需的电源电压不同的设备都得制造输出电压不同的电池组件,就会增加电池组件的种类,由于需要对每种电池组件的机箱或者电池控制部等进行设计开发,所以增大了设计开发的成本或时间。在此,如果预先将电池组件的输出电压设为一定,将与设备侧的必要电压相对应个数的电池组件串联连接地安装在设备中,就可以用同一种类的电池组件对应各种各样的设备,可以降低设计开发的成本或时间。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如果想将多个电池组件串联地与设备连接使用,因每个电池组件的电池控制部的电源的接地电位互不相同,所以,当与设备通讯时二次电池之间的短路会通过通讯电路而发生从而不能使用。图6是为了说明如上所述背景技术所涉及的电池组件串联地连接到设备上时发生短路的说明图。
图6所示的电池组件101,包括二次电池110和电池控制部111。电池控制部111,例如使用内置有通讯电路112的微电脑而构成。而且,电池控制部111及通讯电路112工作用电源电压,通过连接在二次电池110的正极的线路113和连接在二次电池110的负极的线路114来供给。电池组件102与电池组件101的结构相同。
能够使用将这些电池组件101、102串联连接的设备103包括,例如用于与电池组件101、102通讯的通讯电路131和,基于由通讯电路131接收到的电池信息进行适当的控制的控制电路132。而且,在电池组件101的通讯电路112和通讯电路131之间,连接有传送通讯信号的通讯线路133和传送通讯信号的基准电位的通讯线路134,在电池组件102的通讯电路112和通讯电路131之间,连接有传送通讯信号的通讯线路135和传送通讯信号的基准电位的通讯线路136。而且,还设有串联连接电池组件101和电池组件102的线路137。
这样,如图6所示,如果电池组件101、102与设备103连接,由于通讯信号的基准电位为通讯电路112的工作用电源电压的基准电位,即二次电池110的负极电位,如短路路径X所示,从电池组件102的二次电池110的正极,介于线路137、电池组件101的线路114、电池组件101的通讯电路112、通讯线路134、通讯电路131、通讯线路136、电池组件102的通讯电路112、以及电池组件102的线路114,至电池组件102的二次电池110的负极,二次电池110发生短路。为此,不能将这样的电池组件101、102串联连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并且,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发生二次电池短路的电池组件,以及可以将这种电池组件串联连接来使用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组件包括,二次电池和,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正极连接于外部的电子设备的正极端子和,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负极连接于上述电子设备的负极端子和,在上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和,用于将上述通讯部连接于上述电子设备以传送上述通讯用信号的通讯端子和,从上述电子设备接受用于驱动上述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的受电端子,其中,上述通讯部通过经由上述受电端子接受的电力工作。
根据此结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力通过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供给到电子设备。然后,通过通讯部将用于通讯的信号介于通讯端子传送。而且,因为用于驱动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是通过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外的受电端子而接受,所以这种结构的电池组件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构成经由通讯部而使二次电池短路的短路路径,即使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也不产生短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是可以安装多个上述任意一个所述的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安装有多个上述电池组件时包括,将该多个电池组件具有的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的连接线路和,用于分别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通讯端子连接的设备侧通讯端子和,分别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受电端子连接,用于输出上述工作用电力的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
根据此结构,安装多个上述电池组件时,该多个电池组件具有的多个二次电池通过连接线路串联连接。而且,因为多个电池组件的通讯端子分别连接设备侧通讯端子,所以可以介于设备侧通讯端子在多个电池组件之间进行通讯。还有,因为该多个电池组件的受电端子分别连接有用于输出工作用电力的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所以可以介于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给电池组件供给用于驱动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此时,因为用于驱动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是通过电池组件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外的受电端子而接受,所以这种结构的电池组件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构成经由通讯部的使二次电池短路的短路路径,即使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也不产生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池控制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池控制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所涉及的当将电池组件串联连接到设备上时发生短路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便理解本发明。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以下的各图中附有相同符号的结构表示相同的结构,并省略其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电池组件1-1、1-2包括,二次电池2,电压检测部3,绝缘电路(绝缘部)4及电池控制部5。二次电池2,例如可以是锂离子电池。电压检测部3,检出二次电池2的电压。绝缘电路4,将二次电池2与电池控制部5绝缘。电池控制部5,例如采用微电脑构成,用于监视二次电池2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池控制部5的结构的方框图。电池控制部5,内置有通讯部51及信息管理部52。通讯部51,与设备9之间进行通讯,接收发送各种信息。信息管理部52,将由电压检测部3输出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输出电路6是用于将电力从电池组件1-1、1-2供给到设备9的电路。通讯线7是用于让电池控制部5与设备9的设备控制器12进行通讯的线路。电源供给线8是用于将工作用电力从设备9供给到电池控制部5的线路。电池组件1-1和电池组件1-2的结构相同,以下,将电池组件1-1和电池组件1-2总称为电池组件1。
电池组件1包括,正极端子T1,通讯端子T2、T3,受电端子T4、T5及负极端子T6。正极端子T1与二次电池2的正极连接,并将二次电池2的正极连接到设备9。负极端子T6与二次电池2的负极连接,并将二次电池2的负极连接到设备9。通讯端子T2、T3与通讯部51连接,并将显然用于传送通讯信号的通讯部51连接到设备9。受电端子T4、T5与电池控制部5连接,并从设备9接收用于使包含通讯部51的电池控制部5工作的工作用电力。
电压检测部(电池状态检测部)3,例如采用AD转换器构成,将二次电池2的两端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介于绝缘电路4输出到电池控制部5。绝缘电路4,是例如采用光电耦合器(Photocoupler)或脉冲变压器(Pulse Transformer)构成的绝缘部。输出电路6,是连接二次电池2的正极和正极端子T1的线路。通讯端子T2、T3,通过通讯线7连接通讯部51,通讯端子T3位于通讯信号的基准电位一侧。受电端子T4、T5连接到电池控制部5的电源端子。
设备(电子设备)9与电池组件1连接。此设备9,通过连接两个串联的电池组件1而工作。设备9包括,调节器(Regulator)10,设备9的负荷11及设备控制器12。调节器10,通过电源供给线8向电池组件1供给电源。设备控制器12,采用控制设备9的例如内置有微电脑的通讯电路构成。
设备9包括,设备侧正极端子T11、T21和,设备侧负极端子T16、T26和,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T22、T23和,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14、T15、T24、T25。在设备侧正极端子T11和设备侧负极端子T26之间,并联连接有调节器10和负荷11。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T22、T23与设备控制器12连接。调节器10的输出电压,介于电源供给线8分别施加到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14、T15之间及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24、T25之间。设备侧负极端子T16和设备侧正极端子T21通过连接线路91而连接。
另外,电池组件1,例如也可以用将二次电池2的温度作为电池信息检出的温度传感器来代替电压检测部3作为电池状态检测部。而且,图1中虽然是在电压检测部3和电池控制部5之间配置了绝缘电路4,但是,此绝缘电路4也可以配置在二次电池2和电压检测部3之间。尽管调节器10是用于控制供给电池控制部5的供电电压的,但调节器10若配置在电池组件1内的电池控制部5中也能起同样的作用。
以下,对基于该结构的一连串工作进行说明。如果电池组件1-1、1-2与设备9连接,电池组件1-1的正极端子T1、通讯端子T2、T3、受电端子T4、T5以及负极端子T6则分别与设备9的设备侧正极端子T11、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14、T15以及设备侧负极端子T16各自连接。而且,电池组件1-2的正极端子T1、通讯端子T2、T3、受电端子T4、T5以及负极端子T6则分别与设备9的设备侧正极端子T21、设备侧通讯端子T22、T23、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24、T25以及设备侧负极端子T26各自连接。
于是,电池组件1-1的二次电池2和电池组件1-2的二次电池2通过连接线路91串联连接,通过将两个二次电池2串联连接得到的电压施加到调节器10和负荷11,供电给设备9。并且,由电池组件1-1、1-2供给的电力,在供给到设备9的负荷11的同时还由调节器10将其调整至适合于电池控制部5的电压,并在介于电源供给线8、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14、T15以及受电端子T4、T5供给到电池组件1-1的电池控制部5及通讯部51的同时,还介于电源供给线8、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24、T25以及受电端子T4、T5供给到电池组件1-2的电池控制部5及通讯部51。
电池组件1-1、1-2的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如果分别被供给来自设备9的电力,则介于绝缘电路4可得到表示由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电池信息。然后,在电池组件1-1中,由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取得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介于通讯线7、通讯端子T2、T3、以及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被发送到设备控制器12。而在电池组件1-2中,由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取得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介于通讯线7、通讯端子T2、T3、以及设备侧通讯端子T22、T23被发送到设备控制器12。
另外,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不只限定于将通过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照原样作为电池信息发送到设备9这一例,也可以是将有关二次电池2的各种信息,例如由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计算出的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或表示二次电池2充放电可能的电流值、恶化状态的信息等作为电池信息发送到设备9的结构。
即,信息管理部52,也可以基于通过电压检测部3取得的输出电压决定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并将决定的剩余容量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此时,信息管理部52,预先记忆表示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和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的关系的函数式,通过将取得的输出电压代入此函数式来决定剩余容量。另外,信息管理部52,也可以预先记忆表示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和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的关系的数据表,通过参照数据表决定与取得的输出电压对应的剩余容量。
进一步,信息管理部52,还可以预先记忆二次电池2可充放电的电流值,将该可充放电的电流值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此时,信息管理部52,将二次电池2可充放电的电流值预先存储在图中省略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中,然后读出此电流值并介于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另外,信息管理部52,还可以将通过电压检测部3取得的输出电压和规定值进行比较,当输出电压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表示二次电池2恶化的恶化信息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此时,信息管理部52将变为恶化状态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作为规定值预先记忆,然后判断通过电压检测部3取得的输出电压是否低于预先记忆的规定值。信息管理部52,在输出电压为规定值以下时,将表示二次电池2恶化的恶化信息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然后,电池组件1-1、1-2的二次电池2的电池信息通过设备9的设备控制器12而取得。进一步,基于该电池信息,通过设备控制器12调整二次电池2的使用状态、例如基于负荷11的消耗电力,或通过图中省略的显示装置显示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
此时,因为电池组件1-1、1-2的电池控制部5及通讯部51的工作用电源电压分别由设备9的调节器10供给,所以通讯线7的基准电位与来自调节器10的输出电压的基准电位为相同电位,其结果,不会出现如图6所示的短路路径X那样的短路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因为连接到二次电池2两端的电压检测部3和电池控制部5由绝缘电路4绝缘,所以从二次电池2起介于电压检测部3绕道至电池控制部5及内置在电池控制部5中的通讯部51的电流路径也被切断。因此,可以将具有通讯部51的电池组件1在不使二次电池2发生短路的情况下连接到设备9,并可将多个二次电池2串联连接使用。
而且,因为电池组件1-1、1-2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与设备控制器12通讯,所以设备9可以边确认被连接的全部的电池组件1的状态边使用二次电池2的电力。
另外,电池组件1的电池状态检测部,除了电压检测部3以外还可以包括将二次电池2的温度作为电池信息检出的温度传感器和,将通电给二次电池2的电流值作为电池信息检出的电流检测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电池组件1b(1b-1、1b-2)及设备9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图3所示的电池组件1b与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相比有以下不同点。即,图3所示的电池组件1b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及电流检测部17。
温度传感器16检出二次电池2的表面温度,将检出数据作为电池信息输出到信息管理部52。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将通过温度传感器16输出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电流检测部17检出通电到二次电池2的充电电流,或者放电电流,并将检出数据作为电池信息输出到信息管理部52。电池控制部5的信息管理部52将通过温度传感器17输出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然后,电池组件1b-1、1b-2的二次电池2的电池信息,通过设备9的设备控制器12取得。设备控制器12,基于取得的电池信息控制二次电池2的使用状态。例如,当电池信息为二次电池的温度时,设备控制器12对取得的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判断,当判断其不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时,则停止二次电池2的充放电。另外,设备控制器12预先记忆规定温度范围。由此,当二次电池2的温度由于某种原因异常上升时,因为二次电池2的充放电被停止,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异常的温度上升而导致的二次电池2的破损。
而且,信息管理部52,也可以从电流检测部17取得在每个规定时间间隔的放电电流的检出数据,累计从二次电池2流出的放电电流并计算出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并将计算出的剩余容量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另外,信息管理部52,还可以通过参照调整表特别指定与由温度传感器16输出的温度信息所示的温度相对应的调整率,并将特别指定的调整率乘上基于输出电压或者放电电流值所决定的剩余容量,计算出调整剩余容量。调整表将二次电池2的温度和对应于各温度的调整率的值相互联系起来记忆。该调整率的值是通过实验等预先得到的。然后,信息管理部52将调整后的剩余容量介于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
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子中,电池组件1b具有温度传感器16及电流检测部17,但是,本发明不特别限定于此,只具有温度传感器16及电流检测部17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池组件1a(1a-1、1a-2)及设备9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图4所示的电池组件1a与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相比有以下不同点。即,图4所示的电池组件1a还包括,开关元件(开关部)14,电力输出端子T7及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过电流保护元件)15。开关元件14设置在二次电池2的正极和正极端子T1之间。电力输出端子T7将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力输出到设备9a。PTC15设置在二次电池2的正极和电力输出端子T7之间。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池控制部5a的结构的方框图。电池控制部5a包括,信息管理部52,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及开关控制部54。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根据由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来检测二次电池2是否处于可以充放电的状态。开关控制部54,在通过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检出二次电池2处于可以充放电的状态时,闭合开关元件14。信息管理部52,通过通讯部51从其他的电池组件1a的电池控制部5a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1a的二次电池2的电池信息,并汇总由该通讯部51取得的电池信息和由本身的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电池信息,并通过通讯部51发送到设备9a。
另外,图4所示的设备9a与图1所示的设备9相比有以下不同点。即,图4所示的设备9a还具有,设备侧受电端子T17及中继端子T27。通过安装电池组件1a-1、1a-2,设备侧受电端子T17与电池组件1a-1的电力输出端子T7连接,中继端子T27与电池组件1a-2的电力输出端子T7连接。设备侧受电端子T17连接到调节器10的输入端子,中继端子T27连接设备侧负极端子T16。而且,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分别与设备侧通讯端子T22、T23连接,使被连接到设备9a的电池组件1a-1和电池组件1a-2之间可以进行通讯。
作为开关元件14,例如可以使用晶体管或中继开关(Relays Switch)等开关元件。而且,开关元件14不只限定于通过电池控制部5a的开关控制部54进行开/关,例如手动式的操作开关也可以。过电流保护元件,不只限于PTC,只要是对过电流能够进行电流限制的元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保险丝(Fuse)或双金属开关(Bimetal Switch)等。
其他的结构由于与图1所示的设备9相同,省略其说明,以下,对与本结构相关的一连串的工作进行说明。电池组件1a的开关元件14,虽然是由电池控制部5a的开关控制部54来控制,但是,在电池控制部5a的开关控制部54不工作的状态下,则为断开的状态。如果有两个该电池组件1a串联地连接到设备9a,电池组件1a-1的二次电池2的正极就介于PTC15、电力输出端子T7及设备侧受电端子T17与调节器10连接。电池组件1a-1的二次电池2的负极则介于负极端子T6、设备侧负极端子T16、中继端子T27、电力输出端子T7及PTC15与电池组件1a-2的二次电池2的正极连接。并且,因为电池组件1a-2的二次电池2的负极介于负极端子T6及设备侧负极端子T26与调节器10连接,所以两个二次电池2串联连接所得到的电力供给到调节器10。
被供给的电力,通过调节器10被调整为适合于电池控制部5a的电压,并介于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14、T15及受电端子T4、T5供给到电池组件1a-1的电池控制部5a及通讯部51,同时,介于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T24、T25及受电端子T4、T5供给到电池组件1a-2的电池控制部5a及通讯部51。
此时,与图1所示的电池组件1相同,因为电池控制部5a及通讯部51的工作用电源电压分别由设备9a的调节器10供给,所以不会产生如图6所示的短路路径X那样的短路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因为通过绝缘电路4从二次电池2起介于电压检测部3绕道到电池控制部5a及内置在电池控制部5a中的通讯部51的电流路径也被切断,所以可以在不产生二次电池2短路的情况下将具有通讯部51的电池组件1a连接到设备9a,而且可以串联连接使用多个二次电池2。
电池组件1a-1、1a-2的电池控制部5a,如果分别被供给来自设备9a的电力,则介于绝缘电路4取得由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表示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电池信息。然后,电池控制部5a的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例如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是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电压时,判断二次电池2是否处于可以充放电的状态。通过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判断出二次电池2处于可以充放电的状态时,开关控制部54就闭合开关元件14,开始从二次电池2到设备9a供给用于驱动负荷11的电力。另外,当通过充放电可否检测部53判断出二次电池2处于不能充放电的状态时,开关控制部54则不闭合开关元件14,维持断路状态。
然后,电池组件1a-1、1a-2的任意一方,例如通过先开始通讯的电池组件1a-1的电池控制部5a的信息管理部52,从通讯部51,介于通讯端子T2、T3,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设备侧通讯端子T22、T23,及通讯端子T2、T3将二次电池2的电池信息,例如要求输出电压的需求指示发送到电池组件1a-2的电池控制部5a的信息管理部52。通过电池组件1a-2的电池控制部5a的信息管理部52,从通讯部51,介于通讯端子T2、T3,设备侧通讯端子T22、T23,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及通讯端子T2、T3将表示电池组件1a-2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电池信息发送到电池组件1a-1的电池控制部5a的信息管理部52。这样,通过电池组件1a-1的通讯部51取得表示电池组件1a-2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电池信息。
而且,电池组件1a-1的电池控制部5a的信息管理部52,将由通讯部51取得的电池组件1a-2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和由本身的电压检测部3检出的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汇总。即,信息管理部52,例如计算出两个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将这两个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值,通过通讯部51介于通讯端子T2、T3及设备侧通讯端子T12、T13发送到设备控制器12。另外,电池控制部5a,不只限定于将多个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发送到设备控制器12的例子,也可以将多个二次电池2的输出电压照原样一起发送,或者发送进行平均处理之外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代表值。
由此,设备9a的设备控制器12,通过与连接到设备9a的多个电池组件1a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通讯,就能够取得连接到设备9a的全部的电池组件1a的二次电池2的电池信息,或者其汇总信息。因此,设备控制器12,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与多个电池组件1a通讯用的端口,或者汇总从多个电池组件1a得到的电池信息,这样可以减少设备控制器12的处理负荷。
另一方面,由于如果从设备9a取下电池组件1a,供给到电池控制部5a的电力也就停止,开关元件14被断开,这样,即使从正极端子T1想要让电池不正当地进行充放电也不能充放电,所以能够提高二次电池2对于过充电或过放电的安全性。
而且,在来自电力输出端子T7的充放电电流变得过大时,通过PTC15限制二次电池2的充放电电流,所以可提高电池组件1a的安全性。
另外,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因为只在电池组件1、1a连接了设备9、9a时,才给电池控制部5、5a及通讯部51供给电力,所以在从设备9、9a取下电池组件1、1a的状态下没有基于构成电池控制部5、5a的微电脑或IC(Integrated Circuit)的功耗,针对电池组件1、1a的长期保存来说,能够降低二次电池2的剩余容量的减少。
再有,对电池组件1、1a个别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来说,因为只要输出比将多个电池组件串联连接使用的设备的工作电压还要低出很多的电池组件的充电电压就可以,所以容易用低成本来实现。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组件,针对用各种各样的电压来驱动的设备,只需将必要个数的同样的电池组件进行串联连接、并进行电池的监视和控制即可,所以作为能将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组件,是很有用处的。
下面,对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中主要包含的本发明的结构进行概括。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组件包括,二次电池和,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正极连接于外部的电子设备的正极端子和,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负极连接于上述电子设备的负极端子和,在上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和,用于将上述通讯部连接于上述电子设备以传送上述通讯用信号的通讯端子和,从上述电子设备接受用于驱动上述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的受电端子,其中,上述通讯部通过经由上述受电端子接受的电力工作。
根据此结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力通过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供给到电子设备。然后,通过通讯部将用于通讯的信号介于通讯端子传送。而且,因为用于通讯部工作的工作用电力是通过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外的受电端子而接受,所以这种结构的电池组件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构成经由通讯部的使二次电池短路的短路路径,即使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也不发生短路。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还包括,使从上述负极端子起通过介于上述二次电池至上述正极端子为止的电流路径进行开/关的开关部和,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力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的电力输出端子,所述通信部,介于上述电子设备通过上述受电端子接受电力。
根据此结构,因为在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外设置将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力输出到外部的电力输出端子,因此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将从电力输出端子输出的电力供给到受电端子,所以即使开关部处于断路状态也可以驱动通讯部。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还包括,检测上述二次电池是否处于可充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可否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充放电可否检测部检出上述二次电池处于可充放电状态时,使上述开关部闭合的开关控制部。
根据此结构,因为在通过充放电可否检测部检出二次电池处于可以充放电的状态时,闭合开关部,介于上述二次电池构成从上述负极端子至上述正极端子的电流路径,在二次电池处于不能充放电的状态时,则不闭合开关部而抑制电池从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充放电,其结果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据此,断开开关部,可以使电池处于在回避从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不正当的充放电的同时,在连接到正规的电子设备时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的状态。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在从上述二次电池至上述电力输出端子的电流路径上,设置限制过电流的过电流保护元件。
根据此结构,因为从电力输出端子输出的过电流被过电流保护元件限制,所以可以保护二次电池避免过电流放电。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还具有,取得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电池信息并输出的电池状态检测部和,将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输出的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的信息管理部。
根据此结构,因为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所以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取得电池信息,因此,电子设备可以边确认二次电池的状态边使用电池的电力。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上述电池组件优选还包括,在从上述二次电池起介于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至上述信息管理部的信号路径中,将上述二次电池和上述信息管理部之间电气性地绝缘的绝缘部。当上述二次电池是由多个电池(cell)构成时,取得个别电池电压的构成也包含在此结构中。
根据此结构,因为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将其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到信息管理部的同时,通过绝缘部将二次电池和信息管理部之间电气性绝缘,所以不构成从二次电池起经过电池状态检测部,信息管理部,及通讯部的电流的短路路径,即使串联连接多个电池组件也不产生二次电池的短路。
上述电池组件还可优选,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上述信息管理部,基于通过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上述输出电压决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将所决定的上述剩余容量作为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根据此结构,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将其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到信息管理部。然后,通过信息管理部基于取得的输出电压决定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决定的剩余容量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取得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所以,电子设备可以边确认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边使用电池的电力,还可以向用户提示剩余容量。
上述电池组件还可优选,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上述信息管理部,将通过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上述输出电压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当上述输出电压为上述规定值以下时,将表示上述二次电池恶化的恶化信息作为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根据此结构,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将其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到信息管理部。然后,通过信息管理部将取得的输出电压与规定值进行比较,输出电压为规定值以下时,表示二次电池恶化的恶化信息作为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取得表示二次电池恶化的恶化信息,所以,电子设备可以确认二次电池的恶化状态,在接收该恶化信息时,可以督促用户更换二次电池或者电池组件。
上述电池组件还可优选,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通电到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根据此结构,因为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二次电池的通电电流值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所以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取得二次电池的通电电流值,因此,电子设备可以边确认二次电池的通电电流值边使用电池的电力。
上述电池组件还可优选,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温度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根据此结构,因为通过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二次电池的温度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所以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取得二次电池的温度,因此,电子设备可以边确认二次电池的温度边使用电池的电力。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上述通讯部,在通过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的电池组件连接时,可以与该其他的电池组件之间进行通讯,上述信息管理部,通过上述通讯部从上述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电池信息,并汇总由该通讯部取得的电池信息和由本机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电池信息并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根据此结构,通过电子设备连接其他的电池组件时,因为根据信息管理部,通过通讯部从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电池信息,并汇总由该通讯部取得的电池信息和由本机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电池信息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所以电子设备可以不与已连接的多个电池组件进行个别通讯,而只通过与多个电池组件中的其中一个进行通讯,就可以取得与多个电池组件相关的二次电池的信息,所以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通讯负荷。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上述电池信息包含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上述信息管理部,通过上述通讯部从上述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计算出由该通讯部取得的输出电压和由本身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平均值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根据此结构,通过通讯部从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计算出由该通讯部取得的输出电压和由本机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值通过通讯部发送到电子设备。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取得连接到电子设备的多个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所以可以边确认二次电池的状态边使用电池的电力。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是可以安装多个上述任意一个所述的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当安装有多个上述电池组件时,可将该多个电池组件所具有的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的连接线路和,用于分别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通讯端子连接的设备侧通讯端子和,用于分别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接受电端子连接从而输出上述工作用电力的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
根据此结构,安装多个上述电池组件时,该多个电池组件具有的多个二次电池通过连接线路被串联连接。而且,因为多个电池组件的通讯端子分别连接设备侧通讯端子,所以可以介于设备侧通讯端子在多个电池组件之间进行通讯。然后,因为在该多个电池组件的受电端子上分别连接有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所以可以介于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供给用于驱动电池组件中的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此时,因为用于驱动通讯部的工作用电力是通过电池组件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之外的受电端子而接受,所以这种结构的电池组件即使多个串联连接也不会构成经由通讯部的使二次电池短路的短路路径,即使串联连接多个二次电池也不产生短路。

Claims (12)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次电池;
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正极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相连接的正极端子;
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负极与上述电子设备相连接的负极端子;
与上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
用于将上述通讯部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以传送上述通讯用信号的通讯端子;
从上述电子设备接受使上述通讯部工作的工作用电力的受电端子;
使从上述负极端子起经过上述二次电池至上述正极端子为止的电流路径开/关的开关部;
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力输出到上述电子设备的电力输出端子,从而允许上述受电端子通过上述电子设备接受电力,其中,
上述通讯部,基于通过上述受电端子接受的电力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上述二次电池是否处于可充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可否检测部;
在通过上述充放电可否检测部检测出上述二次电池处于可充放电状态时,使上述开关部开的开关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二次电池起至上述电力输出端子的电流路径上,设有限制过电流的过电流保护元件。
4.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次电池;
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正极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相连接的正极端子;
用于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负极与上述电子设备相连接的负极端子;
与上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通讯部;
用于将上述通讯部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以传送上述通讯用信号的通讯端子;
从上述电子设备接受使上述通讯部工作的工作用电力的受电端子;
取得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电池信息并将其输出的电池状态检测部;
将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输出的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的信息管理部,其中,
上述通讯部,基于通过上述受电端子接受的电力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从上述二次电池起介于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至上述信息管理部的信号路径上,使上述二次电池和上述信息管理部之间电气性地绝缘的绝缘部;其中,
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
上述信息管理部,基于通过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上述输出电压决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并将所决定的上述剩余容量作为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
上述信息管理部,将通过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取得的上述输出电压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当上述输出电压为上述规定值以下时,则将表示上述二次电池恶化的恶化信息作为电池信息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通电到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状态检测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温度作为上述电池信息取得。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讯部,在通过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的电池组件连接时,与该其他的电池组件进行通讯;
上述信息管理部,通过上述通讯部从上述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电池信息,汇总由该通讯部取得的电池信息和由本身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电池信息,并通过上述通讯部将其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信息包含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
上述信息管理部,通过上述通讯部从上述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信息管理部取得该其他的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计算出由该通讯部取得的输出电压和由本身的电池状态检测部检出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平均值通过上述通讯部发送到上述电子设备。
12.一种电子设备,是安装多个如权利要求1或4其中之一所述的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安装有多个上述电池组件时,将该多个电池组件所具有的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的连接线路;
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通讯端子分别连接的设备侧通讯端子;
与该多个电池组件的上述受电端子分别连接从而输出上述工作用电力的设备侧电力输出端子。
CN2007100968597A 2006-04-06 2007-04-05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1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5221 2006-04-06
JP2006-105221 2006-04-06
JP2006105221A JP5048963B2 (ja) 2006-04-06 2006-04-06 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1760A CN101051760A (zh) 2007-10-10
CN101051760B true CN101051760B (zh) 2011-08-24

Family

ID=3857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8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1760B (zh) 2006-04-06 2007-04-05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63339B2 (zh)
JP (1) JP5048963B2 (zh)
KR (1) KR20070100149A (zh)
CN (1) CN101051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0901B2 (ja) * 2005-12-12 2011-10-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装置及び絶縁インタフェース
JP4501946B2 (ja) * 2007-02-23 2010-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コントローラ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68038B2 (ja) * 2008-09-11 2013-12-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状態検知装置及びそれを内蔵する電池パック
DE102009000323A1 (de) * 2009-01-20 2010-07-22 Robert Bosch Gmbh Serienschaltung von Schaltreglern zur Energieübertragung in Batteriesystemen
CN102007664B (zh) * 2009-02-17 2014-09-03 美商源捷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的分组电池系统
JP4829999B2 (ja) * 2009-05-08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池パック
WO2010144524A2 (en) * 2009-06-10 2010-12-16 A123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notice to limit degradation within a battery pack
JP5432761B2 (ja) * 2010-02-12 2014-03-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複数のバッテリパックを電源とする電動工具
JP5461221B2 (ja) 2010-02-12 2014-04-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複数のバッテリパックを電源とする電動工具
JP5583781B2 (ja) * 2010-10-15 2014-09-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191679A (ja) * 2011-03-08 2012-10-04 Dendo Sharyo Gijutsu Kaihatsu Kk バランス補正装置および蓄電システム
WO2012131808A1 (ja) 2011-03-25 2012-10-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電動車両、移動体、電力貯蔵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DE102012208444A1 (de) * 2012-05-21 2013-11-21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vorrichtung für eine Zelle, Batterieelement und Sensorsystem für einen mehrzellig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 sowie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für eine Sensorvorrichtung
CN102882244B (zh) * 2012-06-20 2014-07-30 深圳桑达国际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EP2869970B1 (en) * 2012-07-06 2019-04-24 Koki Holdings Co., Ltd. Backpack-type power supply
WO2014027509A1 (ja) * 2012-08-13 2014-02-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4030318A1 (en) * 2012-08-20 2014-02-27 Hitachi Koki Co., Ltd. Backpack-type power supply
JP5955714B2 (ja) * 2012-09-18 2016-07-2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気自動車
EP2922171B1 (en) 2013-10-25 2019-12-04 Lg Chem, Lt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econdary protection signal and diagnostic signal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insulation elements
JP2015104225A (ja) * 2013-11-25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EP3121929A4 (en) * 2014-03-21 2017-11-29 Aleees Eco Ark (Cayman) Co., Ltd.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CN104348219B (zh) * 2014-07-15 2017-02-08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电气系统
CN112398181B (zh) * 2019-08-13 2023-01-06 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回路、搬运设备及供电控制方法
CN112448054B (zh) * 2019-08-30 2023-0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E102021134286A1 (de) 2021-12-22 2023-06-22 Alfred Kärcher SE & Co. KG Stromversorgungsschnittstelle und batteriebetriebenes Elektrogerä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335A (zh) * 1998-05-25 1999-12-22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和电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1218A1 (en) * 1984-05-21 2002-08-01 Intermec Ip Corp Battery pack having memory
US6271643B1 (en) * 1986-12-18 2001-08-07 Intermec Ip Corp. Battery pack having memory
JP3292431B2 (ja) 1994-07-13 2002-06-1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過放電防止方法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00215919A (ja) * 1999-01-26 2000-08-04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及び電池ユニット
JP3405526B2 (ja) * 1999-04-02 2003-05-12 エヌイーシー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複数電池パック電源装置
JP4803880B2 (ja) * 2001-01-11 2011-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2002324588A (ja) * 2001-04-26 2002-11-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及びパック電池と接続機器
JP3791351B2 (ja) * 2001-05-30 2006-06-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3893291B2 (ja) * 2002-01-10 2007-03-14 パナソニック・イーブイ・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電池電源装置
JP2005183115A (ja) * 2003-12-18 2005-07-07 Yuasa Corp コネクタ付き二次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充放電方法
KR20060005263A (ko) * 2004-07-12 2006-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장치
JP2009027781A (ja) * 2007-07-17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受電制御装置、受電装置、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充電制御装置、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335A (zh) * 1998-05-25 1999-12-22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和电池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83627A 1996.03.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1760A (zh) 2007-10-10
JP5048963B2 (ja) 2012-10-17
JP2007280757A (ja) 2007-10-25
US7663339B2 (en) 2010-02-16
KR20070100149A (ko) 2007-10-10
US20070236173A1 (en) 200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1760B (zh) 电池组件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
US10833522B2 (en) Battery pack with locally controlled disconnect safeguards
KR101184752B1 (ko) 배터리 팩 그리고 배터리 팩의 충전 방법
EP3247022B1 (en) Storage-battery control system
EP2239810A1 (en) Battery pack and secondary battery system
KR20120015895A (ko) 2차 전지 관리 장치
JP5727016B2 (ja) 電池制御装置
JP608767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969408A (zh)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US11901534B2 (en) Auxiliary energy system architecture
US10886578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EP2782201B1 (en) Storage battery unit
CN111095719B (zh) 蓄电池装置
KR102586102B1 (ko) 배터리 보호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201807867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KR20200088153A (ko) 전류 센서 진단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19193637A1 (ja) 電池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14616479A (zh) 带智能电子绝缘系统的电池模块
KR20210047750A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밸런싱 방법
KR102281314B1 (ko)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US11870288B1 (en) Intelligent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19789911U (zh) 充放电系统及电动车
KR101358765B1 (ko) 2차 전지 관리 장치
EP3872953A1 (en) Battery system
KR20070105726A (ko) 하이브리드 배터리 팩 및 그것의 자체 충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5